备受内卷折磨的年轻人,正在群嘲这个北大女教授 教育批判引发共鸣与争议

备受内卷折磨的年轻人,正在群嘲这个北大女教授

近日,《十三邀》第八季最新一期节目播出,许知远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的对谈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在这期节目中,林小英直言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,如教育功利化、无效“内卷”、唯分数论等,这些观点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。

备受内卷折磨的年轻人,正在群嘲这个北大女教授

林小英提到,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只是为了谋生,那么他的一生就是苦役。这句话在视频弹幕中引发了不同的反应。有人认为她站着说话不腰疼,应试教育的成功者不应该阻止其他人通过同样的方式改变命运。很多人坚信高考是最公平的机会,尽管现实中存在一些自主招生和素质教育中的腐败现象,但大多数人依然认为这是最公平的选择。

备受内卷折磨的年轻人,正在群嘲这个北大女教授 教育批判引发共鸣与争议

尽管高等教育近年来经历了大规模扩招,本科录取率大幅提高,但教育内卷现象并未缓解。人们普遍认为,当资源变多时,竞争应该减少,但在教育领域却并非如此。学校多了,录取率高了,内卷反而更加激烈。

备受内卷折磨的年轻人,正在群嘲这个北大女教授 教育批判引发共鸣与争议

一些人批评林小英的观点,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靠聊天赚钱,这种想法反映了社会对某些职业的偏见。例如,网红虽然收入可观,但承受的社会压力和负面评价也很大。这背后反映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心态:仇富、偏见、固执和从众。

备受内卷折磨的年轻人,正在群嘲这个北大女教授 教育批判引发共鸣与争议

很多年轻人崇拜的职业依然是需要通过考试获得的,如公务员、教师等。他们鄙视文科,崇尚理工科,认为只有做题才能带来稳定和成功。这种观念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,使得教育内卷愈发严重。

备受内卷折磨的年轻人,正在群嘲这个北大女教授 教育批判引发共鸣与争议

教育扩招并没有带来社会宽容度的提升,许多新兴职业未被广泛接受。体力劳动、做生意、陪聊代练等职业不在很多人的理想之列。这既有观念上的问题,也有实际利益的考量。例如,城市的落户政策往往以学历为筛选标准,使得年轻人不得不追求更高的学历。

林小英的观点虽然有道理,但现实情况是,很多年轻人已经习惯了应试做题的模式,不敢轻易尝试其他道路。他们可能会在看到招聘信息时考虑报名,继续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进。真正能够拯救他们的,不是更多的学校,而是更多的出路,让各种看似不稳定的工作也能在体面、有尊严的前提下挣到钱。